找到相关内容29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门高僧圆瑛法师 抗战期间勇斗日寇

    ,日本宪兵就对先师进行严刑审讯,态度野蛮,几濒于危。师以从容陈辩,理直气壮,义正词严,坚持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民族气节。”  眼看日本宪兵队的毒打“不灵”,随后,圆瑛法师二人又被押解往南京的日本宪兵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3554333.html
  • 上海市佛教界的爱国传统

    ,救灾济贫。圆瑛法师携徒明两下南洋募款资助抗日救国,被日本宪兵逮捕后在严刑逼供之下,仍然威武不屈,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,表现了一代高僧大德的高尚人格。  解放后,上海佛教法师与居士通过时事政策的学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1755751.html
  • 丈室门前梅花开

    品质,以身相许,以梅作为品格、为人的气节所在。如此说来,热爱它,首先先要了解它,不然,仅是这么一朵小小的黄色小花朵。当然,腊梅的清雅香气,有它独有的韵味,加上这种人文的文化精神,使得梅花的可爱,更加的...

    正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61163497.html
  • 智朴禅师与《青松红杏图》

    杏图》,图幅2尺,因有历代名人题词,图卷续延30余丈。清初文人朱彝尊、王士祯、纪晓岚,清末康有为、梁启超等都在图卷上留下遗墨。这幅珍贵的图画虽然失踪了,但图画所表达的民族主义气节,却得到学界的公认。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0189246.html
  • 觉行圆满有诗书

    亲情。这些诗,言情志,抒气节,谐人脉,大都匠心独运,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。  傅先生是一位多情多义之人。他于庚午年(1990年)春节写有《慨书》一诗:“生平做好人,死亦为正神。昼夜思父老,岂肯去蓉城。”诗...,以诗传达他对父老乡亲的万般眷恋。如果说,李清照“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”所传达的是一种气节;那么,傅先生的“昼夜思父老,岂肯去蓉城”,唱的则是一首属于他的《父老乡亲》之歌——“树高千尽忘不了根”。他...

    汪 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4968854.html
  • 虽作头陀不解禅——清初遗民诗人归庄与佛教

    抱着坚定民族气节的遗民僧人的数量大大增加。(注:关于清初遗民逃禅,拙文《清初遗民逃禅现象研究》(待刊)中有详细论述。)。就地域分布而言,遗民僧又以东南、西南两地为胜。正是这样一个僧人群,不仅积极从事思想...摘录数句,略作分析:“良友飘零何处边,近闻结伴已逃禅。空山寂历尘难到,布衲蒙茸血不溅”。“鸣镝时过病枕边,苟全聊托竹林禅”。归庄等人的逃禅,完全是为了保全性命,保持气节,与终生志向彻底背离。诗人一再说:...

    张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0442195.html
  • 云南佛教研究的典范之作——陈垣《明季滇黔佛教考》读后

    ,一谈及宗教兴盛的根由,又不能不涉及政治。如作者所说:“此书(指《佛教考》)作于抗日战争时,所言虽系明季滇黔佛教之盛,遗民逃禅之众,及僧徒拓殖本领,其实所欲表彰者,乃明末遗民之爱国精神、民族气节,不徒...知识分子怀念故国、抗节不仕的精神。作者……在纷杂的材料中,钩稽出明末清初滇黔知识分子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。”因此,《佛教考》虽名为宗教史,但所写的很多典型人物,不论是和尚还是和尚的朋友,都与政治有关,《...

    杨净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5557143.html
  • 应大猷阴德尚书

    鬼与鬼之间的讲话呢! 有一天,听到一个鬼说:‘某村有一妇人,她的丈夫在远地作客,久年不归,杳无音讯。她的翁姑以为儿子没有回家的希望,就要逼迫媳妇改嫁,可是那妇人是很有气节的,宁死不愿改嫁,因为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6/19485217213.html
  • 印光法师抗日护国事迹

    不堪设想。但是法师态度严正,立场鲜明,毫无畏惧,保持了民族气节,激发了僧众的民族尊严和爱国赤诚。当时在傍目睹此情此景的青年僧人感动不已,深受爱国主义的教育。   1937年农历八月初三,在给某皈依弟子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0847436.html
  • 名与日月悬 义与天壤俦——悼念茗山长老

    “智者举事,因祸为福,转败为功。”茗老这种超尘脱俗,坚如磐石的志向和气节,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典范。   唐·卢照邻《咏史》诗:“名与日月悬,义与天壤俦”正可作为茗老声名远播,可同日月争辉;义重如山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0350723.html